東部戰區陸軍首次電子對抗比武【五大亮點】
全媒體記者 | 王宇、鄭雨龍、楊鈺、邱瑞清、劉伯宇
東部戰區陸軍首屆電子對抗比武在某電子對抗旅駐蘇州營區拉開戰幕,列隊齊整,氣勢磅礴,一支支電子對抗奇兵隊伍,正蓄勢待發,欲大展身手。
▲列隊齊整 氣勢磅礴
▲生龍活虎,士氣高昂
亮點一:天空不作美,照樣接著比,緊貼實戰化▼
亮點二:賽場靜悄悄,實則火辣辣——無形戰場忙▼
無形戰場忙,電抗比武不僅要考指揮員、教練員,更要對戰斗班組和電抗專業尖子進行考核,第一天的裝備操作項目,看似平靜的賽場,實則裝備內熱火朝天,不同于其他類型比武,沒有激動人心的大場面,電抗比拼的是精準性和判斷力,對官兵的“腦力”要求極高。
亮點三:尖子固重要,團體價更高——全面都過硬▼
以前的比武更多針對的是指揮人員,戰斗班組主要依托集團軍自主抓,想要全面提升戰斗力,就必須做到人員層級全覆蓋,專業要素全覆蓋,要將比武的指揮棒從單要素轉向全要素。此次比武拓寬了對象層級,分4類對象,8項科目,每一位考核人員采取單位推薦和臨機抽取的方式進行選定,從營級干部到普通一兵,全員參與,一人不漏,采取通用共同+兵種特色的方式,變以往訓練尖子個體較量成單位整體的綜合比拼,從滿足少數拔尖向追求全面過硬轉變。
亮點四:標準嚴細精,戰力求突破——直指打勝仗▼
以往的考核標準各單位自己制定,每個集團軍標準不同,部分評判標準過于粗放導致了作戰能力提升緩慢,鮮有突破,為了解決這一類問題,戰區陸軍帶集團軍三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先期三天的集中辦公,結合陸軍比武標準和戰區陸軍的使命任務,采取百分制加加權值的考核方式,對各單位的考核內容進行量化處理,細化到對戰斗班組考核的地釘位置、數量、樣式和完好程度都嚴格要求,形成了一套緊貼戰區陸軍實際的考核標準。
亮點五:透明考風紀,拒絕不公平——督導全覆蓋▼
此次比武外請了全軍院校21個專家教授組成權威裁判團,他們一進單位便上交手機,嚴格監管,拒絕一切自主和外界的交流,糾察和崗哨同時設置,禁止參賽人員和無關人員接觸,實現公平公正,此次比武還準備了20套監控系統對整個賽場進行全方位錄像,選手有異議,可以進行回放溯源查證,每一位選手比武前都要進行檢錄,確保身份屬實。